我完成了。 我完成論文並且取得碩士學位了。 全台灣每年有許多碩士論文產出,為了確保我的學術產出有所貢獻,而不至於成為國家圖書館裡徒增研究生信心(另一種貢獻?)的學位論文,寫作時期我大量閱讀相關文獻—研究本身以及書寫論文相關,字字斟酌,竭心思考,與他人的話題往往三句不離論文,奢侈到徹底將生活與論文結合,但如今回想起來,偶爾也困惑於我到底是怎麼完成論文。 我到底是怎麼完成論文的? 撇除聖恩浩蕩的指導老師,耐人尋味的題目,慷慨的受訪者與尚稱可以的研究能力,我想最重要的是安穩的生活。 安穩的生活包含有足夠的錢飲食,安穩的居所(在外租屋者最能理解突然需要另覓新址的天崩地裂),通勤無虞(這需要身體條件、居住地點遠近以及交通工具皆配合),精神上思慮無礙(最怕空氣突然安靜,舊日鬼魂糾纏),親人朋友能夠定時定量輸予人情關懷(戀情若沒有也罷)等等。 因為家人朋友的支持,我很幸運在無憂無慮的環境下完成了碩士論文,還錦上添花地擁有了一段美好的研究所歲月,為此我非常感激。這並不是意味著如果沒有上述這些,就絕對完成不了論文,只是碩士論文這條路真的很難,真 的 非 常 難,萬不得已不要與世隔絕縮起來寫論文,更不要不吃不睡豁出去寫論文。 要影響世界的方法很多,一本碩士論文發揮的功用不大也不小。就是因為不大也不小,研究生偶爾振作於「不過就是一本論文嘛(寫不出來又不是世界末日)」,同時也崩潰於「不過就是一本論文嘛(竟然寫不出來的確是世界末日)」。 正所謂崩潰就是研究生的正常能量發揮,諸位研究生務必留一點彈性空間,給自己佈置一個稍可稱為安穩的生活裡,盡情地崩潰再振作、崩潰再振作,論文大概就是這樣完成的。
我是圖書館信徒,目前仍然相信,生活中的各種問題,圖書館都可以找到解答,而且公立圖書館不求奉獻、不須跪拜(不過偶爾要蹲著)。但問題是,關於論文寫作工具書,為什麼好像沒什麼用? 首先,部分論文寫作書有個通病,喜歡把重點放在文獻回顧和研究方法(有些重點也寫不好),至於 研究動機、研究背景、研究目的、研究貢獻、研究限制、研究範圍等則草草帶過 。有些書籍會建議,這些屬於第一章,適合留待最後寫。 有經驗的研究生會知道,不是人人都有「第一章留待最後寫」的體質, 條件是,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研究、關心什麼問題、論文為何而寫、為誰而寫、研究的社會性,因為第一章是第一章,第一章不是結論的下一章。簡言之,如果你已經完成第一章的思考,只剩寫出來而已,那也許可以留待最後。不過,這聽起來同時像個笑話以及很爛的藉口,我都想好了。論文我都想好了。呵。 第一章的思考,關係到文獻要怎麼讀、研究要怎麼設計。我誠心認為,不會教或隨便教怎麼寫研究動機、研究目的、研究背景和研究貢獻的論文寫作書籍,應該要在封面加註警語:此書不會教你怎麼寫第一章,請翻旁邊那本。也許有些研究生很會寫第一章,那麼我們彼此都可以節省一點時間。 再者,論文寫作書似乎都遺漏了一點,寫作本身是一件難事,加上「論文」二字,對研究生來說更是雪上加霜。要命的是,會站在書架前搜尋這類書籍的人,多數已經帶有懷疑自己懷疑人生的徬徨、急迫性與一事無成的愧疚感,也許還有想要休學的念頭。簡單來說,他們快要不行了。 快要不行的人需要:(1)量身打造特效藥,超高等工具書,隨侍在側句句指引,從標題到參考書目,從格式到句型,從結構再回到標點符號,都需要指導 。(2)信心。而信心不是把工具書寫得很空泛、簡要、剪貼網頁畫面衝頁數的人能給的,是自己揭露曾經寫得很爛、現在仍然在寫的人,他們說的話、給的保證,才有可能進入研究生千瘡百孔的心。 幸運的是,這世界的確有一些人不介意 揭露自己的失敗(寫作上的,以及人生其他種種面向的), 現在仍然在寫,而且以寫作作為職業。 如果你發現你的寫作困境惡化,已經無法用一般論文寫作書止痛,我強烈建議改變搜尋指令,向普通人的寫作指引挖掘,或是讀讀 寫作者寫給寫作者的指南,如果是論文的事他們未必懂,但一改再改無以為繼的第二版草稿?為何而寫的生存危機?在完美主義裡動彈不得?爛得要命的初稿?讀讀這些段落: 道科特諾(...